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和培训资助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17 06:58:1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9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和培训资助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文件

哈残工委发[2002]5号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和培训资助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
  为了加大我市残疾人教育与培训工作力度,鼓励更多的残疾人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根据财政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财综字[1995]5号)和《哈尔滨市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市政府[1999]25号令)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哈尔滨市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和培训资助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做好宣传和资格审查工作。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
                     二○○二年五月九日



哈尔滨市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
接受中高等教育和培训资助办法(试行)





  为了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鼓励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和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竞争能力,使其进一步适应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和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的需要。根据财政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财综字[1995]5号)和《哈尔滨市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市政府[1999]第25号令)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我市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和培训资助办法(试行)。

  一、 资助对象
  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残疾人与学生需同一户口),接受中高等国民教育及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成绩合格者。

  二、资助标准和方式
  (一) 按年度资助
  1、普通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接受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残疾人,每年资助1000元;特困残疾人子女每年资助500元。
  接受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残疾人,每年资助800元;特困残疾人子女每年资助400元。
  2、普通中等教育
  接受普通中等教育(指中专、中等师范学校等)的残疾人,每年资助600元;特困残疾人子女每年资助300元。
  (二) 一次性资助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等教育
  接受高等教育本科自学考试或成人高等本科教育,获得毕业证书的残疾人,一次性资助1500元;特困残疾人子女一次性资助500元。
  接受高等教育专科自学考试或成人高等专科教育,获得毕业证书的残疾人,一次性资助1200元,特困残疾人子女一次性资助400元。
  2、成人中等教育
  接受成人中等教育,获得毕业证书的残疾人,一次性资助800元;特困残疾人子女一次性资助300元。
  3、职业培训
  对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并获得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残疾人,一次性资助200元;特困残疾人子女一次性资助100元。

  三、 资助资金来源
  1、对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的资助费由市和区、县(市)残联各承担50%,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出。
  2、对参加各类职业培训的残疾人和特困残疾人子女的资助费全部由区、县(市)残联承担,从当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出。

  四、 资助费申领办法
  (一) 资助残疾人本人
  1、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残疾人,由本人向其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市)残联提出申请,并提供本人身份证、残疾人证、毕业证书(一次性资助)、录取通知书或本学年学习成绩报告单(按年度资助)及复印件,经区、县(市)残联及哈市残联审核同意后,填写《区、县(市)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资助审批表》(一式三份)、《哈尔滨市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资助审批表》(一式二份),分别到所在区、县(市)残联和哈市残联领取资助费。
  2、参加各类职业培训的残疾人,凭学习后获得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身份证、残疾人证可直接向其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市)残联申请领取资助费。
  (二) 资助特困残疾人子女
  1、接受中高等教育的特困残疾人子女,由其家庭同一户口的残疾亲人向其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市)残联提出申请,并提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农村乡(镇)政府出具的特困证明、残疾人身份证、户口、残疾人证、子女身份证、毕业证书(一次性资助)、录取通知书或学年学习成绩报告单(按年度资助)及复印件,经区、县(市)残联及哈市残联审核同意后,填写《区、县(市)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资助审批表》(一式三份)、《
哈尔滨市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资助审批表》(一式二份),分别到所在区、县(市)残联和哈市残联领取资助费。
  2、参加各类职业培训的特困残疾人子女,凭学习后获得的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农村乡(镇)政府出具的特困证明、残疾人本人身份证、户口、残疾人证、子女身份证可直接向其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市)残联申请领取资助费。

  五、 本办法中规定的所有资助费,均不可越年度发放。
  本办法于二00二年九月一日起执行,在实施中的有关问题,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整合统计科研资源,更好地发挥统计科研作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统计机构和有关高等院校设置研究基地。研究基地全称为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



  第二条 研究基地的主要职责是:接受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委托,围绕国家统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统计科研工作。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地方统计机构和有关高等院校均可申报研究基地。



  一、具有较好的统计科研工作基础,2004年以来曾承担并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统计科研项目;



  二、能有效组织由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构成的科研队伍开展工作,其中,统计及相关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能少于5人;



  三、具备比较完善的办公条件;



  四、必要时能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第四条 凡设立研究基地的统计机构或高等院校负有保证科研信誉,提供科研工作条件的责任。



  第五条 研究基地申报,应按《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的规定如实填报相关情况,并须经所在单位签署明确意见后,报送至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第六条 研究基地每年接受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工作检查及科研信誉评估。



  第七条 研究基地在研项目计划因故需要做重大调整、或终止研究,须提交书面报告,经研究基地负责人同意,报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批准。



  第八条 研究基地项目(包括因特殊原因,经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批准终止研究的项目)办理结项手续时,须将已取得的全部研究成果整理后提交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存档、备案。



  第九条 研究基地负有对科研成果(包括最终成果和阶段成果)的宣传和推广的职责。



  第十条 对外公布研究基地科研成果,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及制度,并须经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同意。



  第十一条 凡正式出版和内部辑印的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项目科研成果(包括阶段成果),须注明项目来源。其著作权和版权归属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办理。



  第十二条 凡无正当理由,未能按科研计划的要求完成任务,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将对研究基地和项目负责人提出通报批评,项目负责人在三年之内不能申报或承担新的研究基地项目。



  第十三条 研究基地如未能完成科研任务,或科研质量未达标,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将酌情予以处理,直至撤消基地。



  第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的解释权属于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第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劳动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跨省招聘职工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跨省招聘职工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



广东省劳动局:
你局《关于我省南海县劳动局处罚外商投资企业跨省招聘工人行政复议案的请示》(粤劳法〔1991〕97号)收悉。经研究,对“请示”中提出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外商投资企业用人自主权的意见》(国办发〔1988〕20号,以下简称《意见
》)中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跨地区、跨省招聘职工问题,函复如下:
一、《意见》第一条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地区招聘职工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跨地区招聘”,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地区(指设区或相当于设区的市)招聘不到或在短期内也难以通过培训招到适合工作需要的人员,经所在地区劳动部门确认,可以跨地区招聘。
二、《意见》第三条“外商投资企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聘职工不再报省级劳动、人事部门批准”,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招聘职工(主要指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也包括技术工人)不能满足需要,经所在省级劳动部门确认,可以跨省、自治区
、直辖市招聘。
三、外商投资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法规,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人力资源。对于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到外地招聘职工的外商投资企业,劳动部门有权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并予以处理。



1991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