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摩托车维修管理办法(废止)

时间:2024-07-07 23:09:1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8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摩托车维修管理办法(废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摩托车维修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3号


(2001年3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汽车、摩托车维修业管理,规范维修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保障维修经营者和车主的合法权益,保证机动车运行安全,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汽车、摩托车维修,是指汽车整车大修、总成大修、维护、小修、专项修理以及摩托车维护、修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汽车、摩托车营业性维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维修业户)。
第四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汽车、摩托车维修业的主管部门,其下设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运政机构)具体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
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交通主管部门做好汽车、摩托车维修业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业管理,应当坚持“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方针,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汽车、摩托车维修市场。

第二章 开业、变更、停业和歇业
第六条 从事汽车、摩托车营业性维修的维修业户,必须具备与其经营类别、项目相适应的场地、厂房、设备、设施、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经济技术开业条件。
汽车维修业户的具体经济技术开业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摩托车维修业户的具体经济技术开业条件由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另行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业户分为甲、乙、丙三类:
(一)甲类是指能从事汽车整车大修、总成大修、维护和小修的汽车大修企业;
(二)乙类是指能从事汽车维护和小修的汽车维护企业;
(三)丙类是指能从事汽车车身修理,涂漆,电器、仪表修理,蓄电池修理,散热器、油箱修理,轮胎修补,安装汽车门窗玻璃,空调机、暖风机修理,喷油泵、喷油器、化油器修理,曲轴修磨,蓬布、座垫以及车内装饰修理,车身清洁维护等汽车专项修理或者摩托车维修的单位和个人。
第八条 从事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的,必须是甲类维修企业,并具备国家规定的技术条件。
第九条 申请从事汽车、摩托车营业性维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提出开业申请。受理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开业条件的发给经营许可证和维修类别标志牌。申请人凭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后,方准营业。
第十条 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对申请从事汽车、摩托车营业性维修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外国或者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申请经营汽车、摩托车维修的,由经营地所在的地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二)申请开办甲类维修企业的,由经营地所在的地市运政机构审核后,报自治区运政机构审批;
(三)申请开办乙类维护企业的,由经营地所在的县(市)运政机构审核后,报地市运政机构审批;
(四)申请丙类维修经营的,由经营地所在的县(市)运政机构审批。
第十一条 维修业户需要变更经营项目、经营范围或者合并、分立、停业、歇业的,应当在变更、合并、分立、停业、歇业前30日内,报原批准开业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审批权限审批;迁移、改名的,应当报原批准开业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变更、合并、分立、停业、歇业、迁移、改名的,还应当到原登记的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第十二条 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对维修业户的经营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经审验合格的,方可继续经营;审验不合格的,由原批准开业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给予降低维修类别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处理,并提请工商部门变更营业执照相关内容或者注销营业执照。

第三章 维修经营管理
第十三条 维修业户必须在其经营场所悬挂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维修类别标志牌,按照经营许可证核定的经营范围、项目经营。
第十四条 维修业户在维修经营中必须执行有关汽车、摩托车维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将有关标准、规范在其经营场所公布于众。
第十五条 维修业户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与其维修类别相适应的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严格的技术、计量、质量检验、设备、配件材料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负责人,配备与其维修类别相适应的维修质量检验员。
维修从业人员必须经职业技术培训,持运政机构核发的上岗证上岗。
第十六条 汽车大修、总成大修、二级维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车辆检测站检验合格,维修业户方可签发维修合格证;
(二)维修业户不得超越维修类别签发维修合格证;
(三)车辆未经维修或者维修质量不合格的,维修业户不得签发维修合格证;
(四)维修业户签发维修合格证的同时,必须向托修人提供车辆维修技术档案。未提供车辆维修技术档案的,托修人可以拒付维修费用。
第十七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实行维修竣工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具体维修项目的质量保证期分别为:
(一)汽车大修(含发动机大修)为90天或者10000公里;
(二)总成大修为45天或者5000公里;
(三)汽车二级维护为10天或者1500公里;
(四)汽车一级维护为2天或者300公里;
(五)汽车小修为3天或者800公里。
汽车专项维修和摩托车维修质量保证期由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另行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国家对维修质量保证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在维修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造成车辆故障或者损坏的,维修业户应当及时无偿返修。因维修质量原因直接导致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维修业户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导致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汽车大修、总成大修、二级维护和预算修理费用在1000元以上的汽车修理,维修业户和托修人应当签订维修合同,并使用自治区运政机构统一印制的合同文本格式。
第二十条 维修业户和托修人对维修质量有争议的,争议双方可以向运政机构申请调解,亦可依法申请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一条 对因交通事故损坏的车辆,托修人未持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签署的处理意见的,维修业户不得承接维修。
第二十二条 维修业户发现盗窃的车辆送来改装、拆解、喷漆、销售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甲类维修企业需从事在用车辆改装、改造业务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维修业户不得承修、回收、拆解、销售报废车辆,不得使用报废车辆的总成、零件以及维修配件拼装车辆,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车辆。
第二十五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业实行公平竞争,车主可自行选择与车辆维修类别相适应的维修业户进行维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维修业务,不得强制托修人到其指定的维修业户维修或者在车辆上装配指定的配件。
第二十六条 维修业户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当地运政机构报送维修统计资料。
第二十七条 营业性运输汽车必须按照规定的行驶时间或者里程进行二级维护。经维护后,托修人凭维修合格证、检测合格报告、维修结算发票和车辆维修技术档案到车辆所在地的运政机构办理车辆二级维护记录签章。

第四章 价格和票证
第二十八条 维修业户的维修项目收费必须执行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并在其经营场所公布各种维修项目的具体收费标准。
第二十九条 维修业户收取维修费用,必须按照规定统一使用税务发票。开具发票时,应当附统一的维修费结算凭证和材料清单。对不按规定给付相应票证的,托修人有权拒绝支付维修费用,并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三十条 本办法规定的经营许可证、维修类别标志牌、维修合同文本格式、维修合格证、维修费结算凭证、维修从业人员上岗证由自治区运政机构统一制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借、涂改、伪造、倒卖和非法转让。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责令其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无经营许可证从事汽车、摩托车维修的;
(二)不按照经营许可证核定的经营范围、项目经营的;
(三)出借、涂改、伪造、倒卖和非法转让经营许可证、维修费结算凭证的;
(四)维修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业,扣押、吊销经营许可证:
(一)变更经营项目、经营范围,合并、分立、停业、歇业、迁移、改名不按规定办理报批、备案手续;
(二)不接受经营许可证年度审验的;
(三)不按照规定悬挂维修类别标志牌的;
(四)不按照维修技术标准、规范维修车辆的;
(五)营业性运输汽车不按期进行二级维护的;
(六)违反规定乱发维修合格证的;
(七)收费不给付相应票证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车辆的;
(二)不按照规定向当地运政机构报送维修统计资料的;
(三)不按照规定建立和提供车辆维修技术档案的;
(四)不按照规定签订维修合同或者不使用统一的维修合同文本格式的。
前款所列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必须使用自治区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罚没款一律上缴同级财政,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有关法律、法规对违反本办法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运政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1年6月1日起实施。


2001年4月28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办事公开暂行规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办事公开暂行规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人事工作方针、政策,规范机关行政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人事厅机关勤政廉政建设,保证人事工作高效有序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办事公开是指人事厅各业务部门凡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在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情况下,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或有关部门公布。
第三条 办事公开应坚持实事求是、民主监督的原则,做到方便群众,利于监督。

第二章 内容与范围
第四条 办事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应根据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群众关心的程序确定。
第五条 下列内容应当向社会公开:
1、人事工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2、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和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条件、程序、考试成绩和结果等。
3、自治区区级机关、中央驻疆单位从异地调入乌鲁木齐地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和干部家属农转非的条件和程序。
4、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的原则、条件、程序和结果。
5、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升级的条件、程序。
6、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分配的原则、程序、结果;新疆生源毕业留内地就业的条件、程序、结果。
7、非学历培训教育班招生条件、程序、考试成绩、招生结果。
8、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程序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的条件、程序、成绩和合格标准。
9、人事争议仲裁的原则、程序。
10、派遣出国留学生及其返回安置的原则、条件、程序。
第六条 下列内容应当向有关地区和部门公开:
1、自治区区级机关和中央驻疆单位从异地向乌鲁木齐地区调干、干部家属农转非指标的分配原则。
2、选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的条件、程序和指标。
3、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结构比例和职务数额。
4、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分配就业计划。
5、军队转业干部分配安置计划。
6、自治区下达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和工资计划。
7、非领导职数的审批条件、程序和结果。
8、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审批程序。
9、非学历培训教育班招生计划。
10、人事争议仲裁的结果。
11、回国留学人员经费资助的条件、程序和结果。
12、赴国(境)外培训人员的年度计划。
第七条 下列内容应当在厅内或单位内公开:
1、厅内提拨任用干部的空缺职位、任职条件和程序;
2、厅内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情况;
3、各类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
4、职工住房分配的房源、条件和结果。
第八条 第五、六、七条未包含的事项,应按照上述精神分不同内容及时向社会或有关地区、部门公布。

第三章 程序与形式
第九条 办事公开的基本程序是:
1、制定方案,提出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
2、报主管厅长审批,重大事项党组会议或厅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3、组织具体实施。
第十条 办事公开的主要形式是:
1、制定下发文件;
2、召开会议通报情况;
3、发布公告;
4、召开新闻发布会;
5、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公开宣传报道;
6、开展咨询活动。

第四章 纪律与监督
第十一条 对批准公开的内容,必须按规定的范围、程序,采取相应的形式进行公开;对未经批准公开的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泄露。
第十二条 在审查审批有关部门报来的属应公开的事项时,必须要求有关部门同时上报该事项的公开情况。对未按规定公开的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 为保证本规定的执行,聘请人事工作监督员,对办事公开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要限期纠正,造成不良后果的,要给当事者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并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第十五条 厅办公室、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负责对各部门办事公开情况的督促检查并及时向厅党组和厅领导报告。各部门要及时报告本单位办事公开情况。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部门根据本规定的精神,制定本单位办事公开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下达之日起执行。



1998年8月3日

关于加强行业协会规范管理和培育发展工作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

国经贸委产业[2002]278号


关于加强行业协会规范管理和培育发展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有关地方商委(内贸办):

  近年来,各地经贸委、有关地方商委(内贸办,以下统称各地经贸委)依据国家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经贸委《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工商领域协会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国经贸产业[1999]1016号),在履行工作职责、推进工商领域行业协会及商会等社会团体(以下统称行业协会)规范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行业协会仍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合理、自律机制不完善和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阻碍了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按照“调整、规范、培育、提高”的工作方针,为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的规范管理和培育发展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行业协会规范发展工作的领导。各地经贸委要进一步提高对行业协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行业协会规范和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行业协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行业协会向自律、自立、自养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尊重行业协会的独立社团法人地位,不干涉行业协会合法活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行业协会逐步履行自律、服务和协调职责。要结合机构改革后的具体情况,明确主管行业协会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加强与国家经贸委和各地民政部门的工作联系。

  二、切实加强行业协会党的建设。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决定》,切实加强行业协会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协会广大党员和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规范对行业协会的管理工作。要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1999]34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行业协会在业务活动、党务、人事、财务和外事工作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行业协会的规范管理。同时,各地经贸委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四、促进行业协会素质的提高。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特别是秘书长的培训,优化行业协会人员素质和内部结构,提高行业协会的凝聚力。要推动行业协会深入企业,紧贴市场,关注本行业国内外发展动态,改进工作方法,做好行业统计、信息咨询、调查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行业中带有前瞻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学习,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发挥协会依法保护企业和行业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五、积极协调解决行业协会存在的实际困难。各地经贸委要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行业协会的发展创造条件,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帮助行业协会解决如办公用房、经费以及专职人员社会保险等实际问题。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OO二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