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照明节电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12:48:4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6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照明节电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照明节电工作的通知

建城函[2005]234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北京市,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建委,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天津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建立城市照明节电机制,强化城市照明节电的政策导向,促进城市照明健康发展,现就加强城市照明节电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对城市照明节电工作的认识

  城市照明是城市公共设施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水平反映了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一个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照明发展很快,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城市照明的过快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和消耗,尤其是一些城市单纯追求高亮度、多色彩,大规模、超豪华,建设和配置不切合实际的、不科学的照明工程,浪费了能源,也造成了光污染,影响了居住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加剧了供用电紧张。各地城市照明主管部门一定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充分认识抓好城市照明节电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大力加强城市照明的节约用电,切实提高城市照明能效,改善城市照明质量,建立优质高效、经济舒适、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的城市照明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二、进一步做好城市照明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保证功能、经济实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抓紧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对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和节约用电、保护环境原则的城市照明专项规划,要抓紧进行修改完善;要明确不同道路的照明等级、要求和标准;提出并控制景观照明的重点、数量和分布,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兼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严格控制景观照明的范围和景观照明的亮度和能耗密度指标;明确节电的指标和措施。

  城市照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严格执行规划、设计和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制度,规范城市照明设计建设市场秩序。城市照明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将节电及宜居、环保等作为论证内容。要认真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做好城市照明工程施工图审查、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工作。

  三、在城市照明建设与改造中,要保证以道路照明为主的功能照明,严格限制装饰性的景观照明

  各地要根据城市建设和电力供应情况,紧紧围绕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先发展和建设城市功能照明,严格限制发展和建设景观照明。功能照明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照明设计标准和照明能耗密度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各城市应实施城市照明集中管理、集中监控和分时控制模式,努力降低电耗。在用电紧张时要确保城市道路、广场等功能照明的正常运行,保证人民群众夜间出行的安全,科学合理地安排照明开关时间。

  四、大力推广节电新技术新产品,努力降低城市照明电耗

  城市照明的光源、灯具和控制系统的使用,应优先选择通过认证的高效节能产品。鼓励使用太阳能道路照明、庭园照明等绿色能源照明。积极推广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T8、T5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CFL),大功率紧凑型荧光灯等高效照明光源产品。功能照明的灯具选用,要严格遵守功能为主装饰为辅的原则,不得在城区主干道大范围使用多光源装饰性庭园灯。景观照明严禁使用强力探照灯、大功率泛光灯、大面积霓虹灯、彩泡、美耐灯等高亮度高能耗灯具。要根据景观元素的要点、照明载体的形体特征、材质特性、艺术特点等选择科学合理的照明方法;慎用大面积泛光照明;合理使用内透光照明、轮廓照明等高效节电照明技术和方法。

  五、积极开展城市绿色照明及节电改造示范工程

  各地要根据《关于实施〈节约能源——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的通知》(建城[2004]97号)的要求,结合“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城市绿色照明工程的实施,继续做好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广泛开展对酒店、商厦、写字楼、体育馆场的照明节能改造项目和道路照明及景观照明节电改造。要及时总结推广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经验,宣传城市绿色照明工程和节电改造工程示范城市。

  六、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照明标准体系

  要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照明标准体系的工作步伐,加强城市照明产品能效研究工作,为城市照明节电提供技术服务。要尽快编制《城市照明规划规范》,完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程》、《城市道路照明施工及验收规程》,加快制订《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标准》,组织研究城市照明强制性能耗技术要求,加强城市照明产品能效标准体系建设。

  七、加大城市照明节电宣传力度

  各地要建立城市照明节电宣传的长效机制,大力提高城市照明节电意识,加大绿色照明公众宣传力度。各行业协会也要积极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公众和生产企业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环保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五年八月九日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地林木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政府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地林木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政发〔2006〕30号


市辖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北海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地林木资源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北海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地林木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条 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设对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增强我市的经济实力,把林业培育成我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项目区的林地和木材资源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原料的供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林地是指我市进行森林分类经营中划为商品林的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本办法所称的项目区是指合浦县、铁山港区和银海区;本办法所称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指在北海市建设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第三条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体布局的划分,我市项目区的商品林林地全部划入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原料林基地建设范围,统一由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业主租赁经营管理。
第四条 项目区内的商品林林地,统一由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地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县(区)政府配合项目业主做好林地落实工作。各县(区)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各自辖区范围内的林地、林木资源进行普查,认真搞好规划,落实项目造林地,在市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北海市林浆纸项目桉树原料基地调查规划》的基础上,坚持森林分类经营方针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大现有低产、疏残林的改造力度,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引导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对林浆纸项目的林木、林地,要按照《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造册登记,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核发权属证书。
第五条 各县(区)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要对项目区内的林地租赁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对符合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原料林基地规划的,优先安排采伐指标;对不符合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原料林基地规划的或者其租赁手续不合法的,要严格控制采伐,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管理。
第六条 林木的更新采伐和低产林改造的采伐指标优先安排给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其他与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无关的林木采伐由林业部门依法从严监管。
第七条 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和木材运输的管理工作,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区内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严格按规划布局审批,人造板、木片、单板等三种木材加工企业一律由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及核发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打击木材非法外流的力度,保障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原料供应。
第八条 自本办法公布之日起,项目区内严格控制与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无关的其它造林项目,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未经县(区)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管理办公室批准不得参与林地租赁业务,违者按北海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对损坏投资软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各县(区)政府要采取措施,通过收购其他单位和个人现有的幼林、林木等办法,将林地流转为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原料林基地。
第十条 市、县直属林场等国有单位的林地,除职工自营经济用地外,其余林地租赁给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业主经营管理。
第十一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无《林区野外用火许可证》炼山、无《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林木、无《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经营加工木材、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按《森林防火条例》、《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严格审批项目区内的征、占用林地和临时使用林地的行为,严禁毁林开垦,严禁非法倒买倒卖林木和林地活动,违者依法严惩。
第十三条 为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林业、公安、司法部门必须加强打击侵权及其他破坏林地、林木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大对林地、林木权属纠纷调处力度,对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地的纠纷要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对虾岭头西南面争议的土地确权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

国家土地管理局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对虾岭头西南面争议的土地确权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
国家土地管理局


复函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制局:
你局关于广西灵山县太平镇那马生产队与钦州市那香乡田西生产队争议的五亩土地确权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来函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该争议地虽位于农村,且周围的土地在土改、合作化、“四固定”等几个时期已分配并确权给生产队集体所有,但不能以此作为确定其为集体土地的依据。另外,一九六二年《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发布时,该争议地尚未开发,也从未将其明确划分到附近某个生产队,不属于“生产
队范围内的土地”,不应适用该《条例》第二十一条。因此,不宜将该争议地确定为集体所有土地。
二、该争议地在土改、合作化期间均未进行分配,“四固定”期间也没有确权为集体土地。一九六五年那香大队专业队开垦种茶也是在没有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使用该地,并没有为此而取得该地集体土地所有权。因此,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第
(三)项“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1989]国土[籍]字第73号)第一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和土地改革时未分配给农民、没有给农民发土地所有
证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水面、荒山、荒地、滩涂等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将该争议地确定为国有土地。
三、一九六五年那香大队专业队将该争议土地开垦种茶至今已三十年。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第十六条“土地使用权原则上确定给直接使用土地的单位或个人”的规定,该争议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确定给现在使用单位。
四、人民政府对该争议地的土地管理,应当按照行政区划确定。



1995年2月24日